other
今日快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盘点规划设计行业关键词

日期:2025-03-14 人气:937

图片6.png

‌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绘制了全新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发展重点和发力方向,也为规划、测绘、咨询等相关行业锚定行动坐标。

盘点规划设计行业关键词

图片7.png

基于对《意见》的分类整理和关键词盘点,结合规划设计行业特点及职能,梳理出“县乡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等8个重点关键词。

规划人看这里↓

关键词1 “县乡国土空间规划”

01 政策原文“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发挥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统筹和要素保障作用,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02 政策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多规合一”改革,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县乡国土空间规划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必须要规划先行,通过规划明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布局,确保各类空间协调发展,同时为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保障,确保城乡发展所需的资源得到有效供给。

关键词2 “村庄规划”

01 政策原文“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不得要求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对不需要编制的可在县乡国土空间规划中管控引导或出台通则式管理规定。”

02 政策解析从“应编尽编”到“不得要求编制全覆盖”,这一调整体现了村庄规划的动态优化。意味着规划机构需要从原来的“一刀切”式的规划编制,转向精准服务,结合各地各村人口变化、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的村庄规划导则,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规划的实用性、针对性。尽管不要求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但规划管理全覆盖仍是必需的,因此,文件提出“对不需要编制的可在县乡国土空间规划中管控引导或出台通则式管理规定”,这是对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的延续和细化。总体而言,这一政策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配置,减轻基层负担,精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01 政策原文“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开展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02 政策解析2024年1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4〕57号),旨在为各地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工作提供行动指南,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延续了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聚焦,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这次特别强调了县域统筹,是因为在新阶段下,县域成为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主战场,是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载体和切入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县域主导+乡镇实施”的全域土地整治工作架构,是破解当前土地整治工作“条块分割、权责不清、执行乏力”等问题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建立“县域统筹、乡镇落地、村社参与、市场协同”的治理体系,实现土地整治工作从“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

关键词4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01 政策原文“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对集体收入提硬性目标,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

02 政策解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我国土地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关于入市的提法10年间经历了从“探索”到“试点”再到“深化试点”的转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有序推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继续贯彻“有序推进”的总基调,并在“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权益保护机制”,就是要保障包括农民集体在内的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另外,文件提出底线要求“不对集体收入提硬性目标,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这是近年来中央文件对发展集体经济方面首次提出明确的禁止性要求,具有鲜明的指向性针对性,既是为了避免盲目下达任务,违背基层实际,片面追求数字增长,也是为了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

测绘人看这里↓

关键词5 “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

01 政策原文“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02 政策解析《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要加快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着眼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又坚守底线思维,首次提出“两个不允许”,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制度保障。文件提出两个“不允许”,明确禁止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下乡购房建房,划定了宅基地改革的底线,是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土地资源保护的进一步细化与强化。这一政策考量的主要在于,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取得宅基地,会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法定权利;城镇居民到农村购房购宅基地或者退休干部到农村建房,会挤压有限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甚至会挤占农用地,导致土地性质改变和耕地侵占;宅基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和最后保障线,若允许自由交易,社会主体下乡可能导致一些农民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失去土地,未来的生活保障将面临巨大风险。

文件还提出要有效实现宅基地盘活利用,守住底线的同时也为农村闲置农房的增值开辟了合法途径。一方面通过“房地一体”确权,明晰产权归属,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宅基地边界模糊、权属争议等问题,为农民财产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文件鼓励在确权登记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闲置农房资源,经过确权登记,实现了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分离,农民能通过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合作共建等方式激活沉睡资产,拓宽增收渠道,实现资源盘活与乡村振兴双赢。

关键词6 “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

01 政策原文“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制定基本农作物目录,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

02 政策解析耕地保护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底,我国确定了“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并将这一条红线作为制止耕地“非农化”底线。2020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多份重要文件,明确划分“农用”和“非农用”耕地,限定不同类型的农业用途,明确耕地用途管控措施,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为耕地保护制度注入了“耕地用途管控”新内涵。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取得了有效成果,2023年末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时相比,耕地总量增加了1120.4万亩,耕地从“南减北增”转为“南北双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进一步明确耕地允许种什么的正面清单,明确耕地利用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防止耕地被非法转为其他用途,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同时对耕地的土壤肥力、水分状况、污染程度等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丰富了耕地保护制度的基本内涵。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要扮演好耕地监测中“智慧天眼”的角色,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时空大数据模型等,做好耕地数量监测、耕地质量监测、耕地利用监测,定期监测农用地地类变化、耕地种植属性、耕地土壤质量等,建立动态更新的耕地信息数据库,为耕地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

关键词7 “低空技术”

01 政策原文“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02 政策解析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低空经济首次纳入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视野,这一政策突破不仅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将迎来立体化革命,更预示着无人机、智慧物流、数字基建等新兴产业将成为撬动城乡融合的新支点。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在测绘测量、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不断创新,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将不断创新和升级技术手段,以满足低空经济对高精度定位、实景三维建模、空域管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在支持发展智慧农业的大背景下,拓展业务领域,深入精准农业。利用无人机测绘获取农田地形、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基础,助力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比如,通过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生成农田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帮助农民合理规划灌溉渠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多光谱影像分析作物营养状况,指导精准施肥,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资环人看这里↓

关键词8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01 政策原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系统治理,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强化长江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和重要栖息地生态修复。”

02 政策解析2024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82,3%、累计完成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对180余条入海河流(河段)实施治理与管控、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84%。今年1月份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村庄生态环境质量、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同步呼应《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今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将更侧重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系统性和精细化,同时强化已有成果的巩固。一方面形成全面治理体系,内容涵盖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农村黑臭水体、臭气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重点区域系统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确保生态环境全方位保护和改善;另一方面强调生态环境精准化高水平治理,各地发展条件不一样,南北、东西自然禀赋差异大,应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基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单元化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市级落地的原则,结合区域特色、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细化具体指标要求和目标任务,确保治理措施科学合理。

总结与行动建议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各行各业指明了方向。四川融智作为一个集规划、测绘、咨询三大资质于一身的综合性聚智平台,将以高度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不断提高公司上下的思想认知,深度理解国家乡村振兴方针政策,紧密贴合乡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领域的突出优势,于村庄规划、耕地保护、测绘测量和生态治理等领域持续发力,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落地生根。

四川融智绿色创新城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08-2025 蜀ICP备17016785号-1川公网安备51110002002351号 网站地图